其他

仔细研读19大报告,得出九条重要推论!

2017-10-28 刘煜辉 中港股市龙虎榜


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本质上讲是人与资本的冲突,通俗地讲,就是“分得不好”的矛盾。非常高的历史观的角度去看我党对每个时期矛盾演化的定位,其实是一本资本史。


毛主席的那30年是消灭资本的时代,叫割资本主义尾巴;小平同志改革开放这30年是利用资本、依靠资本的时代,所以这个时期我们对资本最友好、也最渴望资本积累完成工业化和现代化;到现阶段,资本各种负面效应出来了,各种人和资本尖锐冲突越来越突出。金融地产挤出,政府挤出,从而“脱实入虚”形成自我强化的闭环。解决的政策逻辑:节制资本,脱虚回实。这可能就是习主席讲的新时期的30年。然后再去学习19大报告的逻辑线索。


几条推论:


1、经济新核算法,R&D要进(8000亿),200多个新兴业态要进,去看看印度2015年新核算方法后的经济指标的变化效果,第一个一百年目标,一点问题都没有,意味着有足够的空间让车挂低档滑行。数据上也不会难看。不用担心增长率,6.5在新核算法下,可能是不难实现的一个结果。


2、货币从紧,信用收缩,房地产和地方政府债务两大“灰犀牛”风险一定会释放。小川那天记者会原话讲去杠杆是目前习主席交代的首要任务。抑制楼市过热交易和政府信用的财政行为的收敛是当下看到的主要方向,由此必然导致货币信用的创造能力下降和信用收缩,经济总需求重回边际下行趋势。这是去杠杆的必由之路。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心校准,从“停水停电”的去产量转向强调培育经济的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供给端提到了要“实现供需动态平衡”,包括前一段发改委官员讲供给管理也要“削峰填谷”。驱动这一轮大宗商品价格暴涨的供给端的边际冲击正在趋弱甚至消失。


4、商品的供给端和需求端的边际因素可能都在发生变化。


5、19大关于供给侧的愿景是非常好的。我相信只要坚定地往这个方向走,新旧动能的转换会越来越顺畅,经济的韧性会越来越强。即实现充分就业所要求的经济增长率实现会越来越轻松。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发展实体经济,制造业是重要抓手,尤其在各国纷纷大力发展制造业的全球背景下,中国制造2025提出后越发受到重视),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重点提出了三个产业)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重点提出了六个领域)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6、但从交易的角度看,美好愿景实现的过程,是不是一个经历 risk off-risk on的过程。从“虚脱”到“脱虚“的过程。



“脱虚回实”对应的是地租和要素成本下降趋势,这个过程的实现有两个方向的意义:


一是减少挤出,提高配置效率,从金融地产、从政府信用扩张中转移出来,这是一个风险集中暴露和清理时期,李扬老师讲金融资本部门经历严峻的大调整,美国金融部门杠杆率从2007年的113%下降到83%左右,下降1/3。银行总数从上万家减少到6000家以下,危机之前兴风作浪的五大商业银行仅有其二,有一个倒闭了,有两个合并了。极度发达的交易性的投资银行部门,现在基本上全部撤销人员遣散,美国金融整肃是相当严峻的。金融业开始返璞归真,回归简单、标准,恢复了本原,找回了初心。在金融业相对萎缩的同时,服务业、制造业、高科技产业、房地产业等实体经济部门逐渐改变衰退走上恢复之路;从金融周期的角度看,中国可能刚刚开始进入这个过程。


二是通过技术进步,技术溢出效应(技术泡沫破裂而使实体经济受益于新技术使用成本的下降),提高资源要素使用效率。比方说过去三十年我们不断受益于信息和互联网革命一波又一波的技术溢出。


7、资本市场的长期前景是清楚的,如果你思考五年甚至十年的问题,与时间做朋友,与产业和新技术发展长期趋势做朋友,则是一个PE的时代。但只考虑交易,面对的判断更多只是情绪周期分析。riskon 买故事,risk off 买确定,特别是在有天然缺陷的A股市场中(大量代表中国新动能的资产不能在A股沉淀)。抱团交易形成资产溢价。


8、债券短期交易的金融条件改善很简单,资金运用、资金来源两条线,资金运用那条线(融资需求)要出现加速向下的信号,两条线粘合的预期才能产生。我相信这个要不了多久的时间。当然考虑到金融去杠杆的博弈,“长时间平坦化+间歇性陡峭化”的格局还会延续。


9、讲个远景一点的展望(五年),投资与储蓄账户的结构变化,中国的过剩储蓄(经常项目差额/GDP)从2007年的10%下降至今年的不足1.5%。五年到十年需要考虑的首要宏观问题。边际上,是投资需求掉得比储蓄快,如西方的长期停滞的陷阱,低利率和负利率的泥潭;还是储蓄掉得比投资需求要快,即所谓实际利率上升趋势。金融地产的“镀金时代”是一个实际利率系统性走低的时代,你想想信用的价格相对于金融地产资本部门的回报率。


这两种场景,你更相信前者还是后者,如果你相信19,一个脱虚回实的中国,一个制造强国的中国,应该投后者的票。



延伸阅读:


19大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地方,你关注到没有?

01


十月大会今日结束,整个过程无外乎三件事:


1.  人事刷新,新班子亮相;

2.  意识形态刷新,新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3.  愿景刷新,新两步走战略出台。


十月大会的重要性,可能业内人士才能意识到。


用美国学者裴敏欣的概念,它宣示始于1980年代末的治理体系的终结,新一套政治规则开始了。这其中包括权力架构与传承等,不展开。


这变化,主要体现在上面第一和第二个刷新。


但客观说,它们是属于大佬们的事,与民众直接相关的,更多体现在第三点,愿景刷新。


很多人没注意到,十月大会把中国的发展提速了,准备把邓大人在1980年代定下的目标,提前15年实现。


这将引起经济政策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02


邓大人当年的三步走战略,是说在21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


大会此次宣布,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提前15年;而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现代化强国,目标上了一个层级。


有何影响?


首先,中国在挑战人类历史从未有过的纪录。


要在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未来十几年增长速度不能掉得太多。


我们估算了一下,2035年要实现目标,人均GDP按现在的币值,差不多要达到2万多美元,那么从2020年开始接下来的15年,得保持5%以上的增长才行。


过去人类历史上持续中高速增长的冠军,是日本,从50年代到80年代,差不多持续了30年。


中国现在实际上已经破了日本的纪录,但如果4%、5%以上的速度要保持到2035年,那么就意味着从1978年-2035年,要保持近60年的中高速增长,足足是日本的两倍。


这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


03


这个目标的推出,至少可以看出两个信号:


1.  高层非常乐观,前几年广泛争议的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后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高层不认为是个事,会顺利迈过。

2.  未来20年,GDP增速仍将是中国最重要的约束性指标,重大政策都将以此作为逻辑基石。


第二点尤为重要。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楼市、股市等都重要政策要受到这个基石的影响。


通俗点说就是,决策者不会容忍较低的经济增长。


那种认为高层为了经济转型,可以忍受阵痛,忍受经济增长放缓,这种观点基本属于不了解国情。暂时的、稍微的放缓可以,幅度略微大点,立马就会出手。


2008年是这样,2015年也是这样。


中国有时被外界批评缺乏硬约束,该破产的企业为了稳定不能破产,该退市的证券为了大局必须力保,该亏本的债券为了和谐得刚性兑付。


但有一样某种程度上具有硬约束,那就是经济增长率和增长目标。


中国是愿景推动型国家。增长和愿景不仅是一个目标,而且与执政合法性相关联。“让我掌权,我来保证给你更好的未来,保证XX年后你的收入能达到多少”,就是这个意思。


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愿景,理解增长率,你才能知道它们非同寻常的意义。


04


跟全球的智库研究者讨论过一个问题,如果只让你知道一个指标,哪一个最重要,最能认识中国?


最后大家的共识是,GDP增长率。


决策层把增长率目标定到什么位置,就表明了它的政策取向和态度。不低的目标,决不可能给转型阵痛留出太多空间。


这也符合高层一贯的逻辑,中国的很多问题,只有在发展中才能解决,只有把蛋糕做大才能解决。


从这点来说,楼市不太可能放弃。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比楼市更能拉动经济的产业。


我们可以预见,在接下来几年,经济放缓——放松楼市——投资增加——经济变热——泡沫出现——调控楼市——经济放缓,这样的循环还是会出现。


楼市应该还有五年左右的黄金机会。


05


但有一个重要的不同,高层应该也看到了,房地产的边际效应在减少。


那么,新两步走愿景的实现,一个最大的挑战是,过去的经济拉动模式,不可能支撑15年和30年了,必须寻找新的动力。


除了房地产之外,还有什么?


这其实是最大的一个挑战。


答案其实很明确。


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过去十几二十年都是靠投资、出口这两个,未来必须也只能是消费。


消费能不能起来,事关国运。


但换个角度,对消费来说,房地产、汽车这两样最大宗的都被撬动了,还有什么可撬动的?


而且,消费还与安全感、与人们对未来的信心有关,这些又与教育、医疗、社保等相关联,一时半会也不会有结果。


1997年、98年中国喊扩大内需,那个时候启动了住宅商品化,成功的把消费量级一下子扩大了。但现在没有房子、车子这样的所谓爆款了,消费靠什么?


说实话,我没有明确的答案。中财办副主任韩俊说,新两步走的发展速度是经过数据测算的,也许高层有自己的思路。


06


没有爆款的消费升级,需要细水长流、集腋成裘,基于大数据的消费挖掘也许反而有了用武之地。在你想要的时候马上送达,在你自己都不知道的时候能挖掘出需求,这无疑给消费扩张提供了可能。


从更长的历史来看,每个国家的兴起都基于一个时代风口。英国兴起于工业时代,美国强盛于金融时代,中国的国运是不是与科技时代紧密相连?


中国去挑战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持续增长纪录,押注可能就在于科技创新上。



综合自财经、智谷趋势等,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删除



智慧价值投资,助您稳健成长

成功下载后记得回复“惊喜”找比特哥拿惊喜!

百万现金觅知音,比特港邀你自媒体!

下载会发红包的股市新闻APP,你的资讯你审查! 

声明:欢迎注明来源、无改动下的非商业转载。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判断靠自己,决策要谨慎!

中港股市龙虎榜(微信号AH_Stock开盘早报)

宏观资本比特港大数据(微信号AC_Stock收市点评)

点这里下载比特港股新闻大数据APP

(http://bitrmb.net/api/?q=pub_app&ct=jel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